复发口腔溃疡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对妈妈说不出我爱你的男孩,并非冷漠,他只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植皮多少钱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71124/5871741.html

墨仔一岁多的时候,有一次我和朋友相约带娃玩,朋友的孩子是个女宝,和墨仔差不多大,在玩的期间经常跑过来找朋友抱抱、撅起小嘴亲亲,然后奶声奶气地说:爱妈妈,朋友也会立刻亲亲她,说:宝贝,妈妈也爱你,别提有多温馨了,我也试着去亲墨仔,但令我没想到的是,墨仔居然扭过脸庞躲过去了!

回家后,我对墨仔说:墨墨,妈妈爱你哦,我以为墨仔也会回应我一句我也爱妈妈,可惜没有,墨仔就像没听见我说一样,从我旁边走过去了。

我不死心,我又问了一句:那你爱妈妈么?墨仔看了看我,害羞的笑了笑,然后跑开了。

说实话,我当时有点低落和难受,我知道孩子心里是爱我的,但怎么就说不出我爱妈妈这样的话呢?为什么朋友家的孩子就可以那么自然、那么主动的说出来,又抱又亲,我问朋友她到底是怎么做的,朋友只说了一句话:

因为他很少听到你说我爱你,很少得到你的亲吻啊,所以他不会表达情感。

对,就是这个词:表达情感,我突然如醍醐灌顶般明白了,我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表达真的很匮乏,除了日常的抱抱以外,没有特别亲密的动作,我总觉得他是男孩,不像女孩那样嘴甜是很正常的,我的老公、爸爸、哥哥、公公、男性朋友几乎都是不善言辞,很少表达情感,坚忍内敛。

后来,我看了一本书,叫做《培养高情商男孩》,彻底推翻了我的认知。

男孩和女孩一样,天生具有情感表达的需求

婴儿不会说话,但我们可以从他们表现出来的情绪来判断他们的情感状态,人最基本的情绪有:高兴、感兴趣、吃惊、恐惧、愤怒、悲伤、厌倦。

出生时,婴儿的情绪主要包括趋向愉快的刺激和回避不愉快的刺激,当宝宝吃饱了奶、身体也没有异常、尿不湿也换了,但依旧哭闹不止,爷爷奶奶爸爸谁抱都不行,只有妈妈抱着的时候,宝宝就不哭了,很明显,这就是一种情感需求,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,寻求安全感。

研究发现,新生男婴情绪反应比女婴更为活跃,比如当感到不安和不满时,男婴比女婴更容易哭。------《培养高情商男孩》

难道这个时候我们要因为宝宝是个男孩,而选择让他哭着学会坚强么?

到了6个月的时候,所有的宝宝都开始进入分离焦虑期,当妈妈暂时离开的时候,宝宝大哭不止,这也是一种情感需求,表达的是以为妈妈消失的恐惧和妈妈怎么还不出现的焦虑愤怒。

分离焦虑期不会有性别之分,只找女孩不找男孩,所以,男孩女孩在这个阶段对妈妈的依恋以及对分离的焦虑都是一样的。

18-24个月开始,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情感,比如羞愧、尴尬、内疚、自豪,他们的情感需求越来越丰富。

所以说,在情绪发展和情感表达的成长规律上,男孩和女孩是一样的,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感,他们会哭泣、会张开双手求妈妈抱抱、会趴在妈妈怀里、会撒娇,但是,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,词汇越来越丰富,男孩却说不出那些和情感表达有关的话了呢?

是什么原因让男孩不善于表达情感

1、根深蒂固的性别标签

男儿有泪不轻弹,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话,一直以来,贴在男孩身上的固定标签是坚强、隐忍、勇敢,所以当男孩绊倒哭泣的时候,我们会告诉他男子汉要坚强,不许哭,当男孩给妈妈撒娇的时候,我们会提醒他男孩子不要那么矫情。

害羞、害怕、悲伤这些词就不应该是一个男子汉的表现,要是一个成年男人哭的稀里哗啦,一定会有人说,从来没见过一个大男人能哭成这样。

可是话说回来,男人不能哭么?男孩不能哭么?

有首歌是这样唱得“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,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”,是不是唱出了男人的心声。

每个男孩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,他们的感情也是丰富的,每个男孩都很敏感,每个男孩都会受伤。------《培养高情商男孩》

男孩从小被教育不能哭、不准哭、要学会坚强、勇敢面对,长大后确实很能扛事,可是却也失去了如何表达情感的能力,悲伤、困惑的时候独自默默承受,愤怒的时候只会怒吼,用拳头砸墙。

2、父母不善表达情感

情感表达的方式可以是语言,也可以肢体,不论是哪种方式,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模仿对象,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,孩子听得多了,就会习惯,进而也就学会了说我爱你。

可惜,在我们大部分家庭中,父母对孩子的爱都表达在了一饭一汤这种日常生活中,很少口头表达出来,尤其是父亲,很少有父亲能够对儿子说爸爸爱你,对女儿倒是不吝表达,大多数男性在结婚以后,对自己的妻子都很少说我爱你了,拥抱亲吻这种肢体语言也逐渐消失了。

所以,在儿子的眼里,男人就是自己父亲那个样子,爱你在心口难开,如一座沉默不语的大山。

看到这,也许有的人会说,难道要让一个男人哭哭啼啼、有啥事都挂在嘴边,整天诉说着自己的酸甜苦辣么?这也太磨叽了吧。

如果你这么想,恰好就说明了一点,你对情感的认知太局限,因为人的情感有很多种,不光是伤心。

让男孩学会情感认知的重要意义

情感的来源有两个方向,一个是自己,一个是别人,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向来探讨情感认知的重要性。

1、让自己内心强大------认知来源于自己的情感

我认识一个朋友,他属于沉默寡言那种类型,很少见到他因为一件什么事情开怀大笑,有一次他和家人吵架了,他非常生气但又不会发脾气,只能憋在心里然后把头塞在水龙头下面冲凉水,如果他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了,也不会和家人、朋友倾诉,而是自己慢慢消化。

后来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憋屈自己,他说他不知道怎么排解自己的情绪,从小到大都是这么忍着的。

当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,都会感叹成人的世界太不容易了,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,承担大大小小的压力,当相关的负面情绪袭来的时候,有的人能逆流而上,有的人则一蹶不振。

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差异,就在于我们能否清晰的剖析自己的情感,接纳自己,战胜情绪。

能够克服逆境的男孩和那些被逆境打败的男孩,他们之间的区别可以归结为面对挑战时,他们的内心调动了什么样的情感资源。-------《养育男孩》

比如在工作上遇到不公平的时候,有的人工作能力很差,但却因为有关系而平步青云,自己兢兢业业,业绩突出却升迁无望,此时该怎么办呢?

如果能够正确认知自己的愤怒情感,就可以宽慰自己,告诉自己:我现在很生气,但是我明白这个情况没法改变,那么我就不必纠结在这个事情上,我现在需要做的是要么另寻他路、要么继续等待。

如果无法处理自己的愤怒,每天都在因为这个事情而闹心,那么就会让自己陷入泥淖,甚至还会因此大变,认为既然这么不公平那我也不必努力了,得过且过吧,反正努力不一定会有结果。

两种心态下,事情会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,人生的轨迹也可能因此而改变。

所以,真正的内心强大并不是强忍不发,而是乘风破浪。

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:真的勇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

2、学会与他人共情------认知来源于他人的情感

“我自己”只是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之一,除了做自己,男孩还需承担朋友、丈夫、父亲等角色,每个角色都需要和别人产生情感交流。

读懂别人的情感需求的积极意义在于:

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孩子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天就开启了社交之路,需要结交朋友,长大以后需要和同事合作,处理一切人际关系,现在的社会模式,不是说你不喜欢社交就可以完全不社交的。

良好的社交能力要求我们能够理解别人的语言、需求,并在合适的时机做出合适的行为,你看,这不就是情感认知的范围么?

急人之所急,想人之所想,这是最真诚的社交技巧。

拥有和睦的亲密关系最近热播的《三十而已》中,钟晓芹的丈夫陈屿被称为“渣男”,原因是对老婆不闻不问,钟晓芹流产了,他都没有任何安慰关心的举动,自己的鱼死了,反而伤心的将鱼好生埋葬,钟晓芹的喜怒哀乐,陈屿一点都感受不到。

和这样的老公生活在一起,一定特别窝火,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老公特别多,永远不知道妻子为什么生气,看不到妻子的辛苦更不会主动分担,一吵架就选择沉默不说话,因此才会有了那句可以让所有的妻子原地爆炸的风凉话:我每天上班那么辛苦,不像你在家带孩子多轻松的。

如果作为丈夫,能够换个角度去体谅妻子,感受妻子的辛苦,主动承担家务、陪伴孩子,哪怕只是说一句:老婆辛苦你了,家庭矛盾也不会越演越烈。

成为儿子效仿的榜样马克吐温曾说过:男孩在12岁左右的时候,会找到一个男人,去崇拜他、模仿他,把他作为自己一生的榜样,这个男人十有八九就是他的父亲。

在养育孩子上,母亲总是主力*,真正参与育儿的父亲少之又少,作为儿子第一个关于男性的模仿范本,有的父亲塑造了一个只管挣钱其他啥也不干,所有的教育手段就是训斥打压、控制批评的严厉角色,那么在男孩眼里,这就是男人应该有的样子。

若干年之后,你的男孩终将成为另一个孩子的父亲,他会不知不觉复制自己父亲的行为。

有其父必有其子,不无道理。

那些情感丰富、自愈能力强的男孩往往都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父亲,这样的父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了儿子如何尊重女性、如何承担家务、如何战胜困难、如何教育孩子。

情感认知匮乏的男孩,或许只会用拳头来解决问题,用愤怒、讽刺、沉默来掩饰内心的恐惧。

有时候我会和闺蜜开玩笑说,我养儿子的目标就是把他培养成一个优秀的老公、合格的父亲,对得起未来的儿媳妇就行。

如何培养男孩的情感认知

首先我们得知道情感认知的过程:识别情感---说出感受---找到这种感受产生的原因---读懂并理解他人和自己,然后再按照这个步骤来慢慢引导男孩掌握这门技能:

1、学会识别各种情感

前面说到,情感会直接通过情绪、表情表现出来,所以,要想识别情感就必须学会识别相关情绪,我们可以通过认识情绪卡片这个方法来实现:

我们可以买一些情绪卡片,这种卡片正面是各种表情的卡通人物,包含正面情绪(快乐、自豪、舒适、惊喜、幸福等)和反面情绪(委屈、伤心、害怕、生气、失望等),然后分批次展示给孩子,展示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把握的细则是:

每次使用的卡片不要超过5张,数量太多孩子就会失去耐心。要告诉孩子每种情绪出现的时候,我们会有怎样的表情和肢体语言,比如开心的表情,嘴角会向上,眼睛也会眯起来,还会发出哈哈哈的笑声。我们还可以用游戏调动孩子学习情绪卡片的兴趣:

家长做出不同的情绪,然后让孩子找出匹配的情绪闪卡,再换孩子表演,家长匹配情绪闪卡读绘本,讲到和情绪相关的情节的时候,让孩子找出相应的情绪卡片掌握和情绪、情感的词汇的意义在于:可以让孩子学会洞察自己的内心,为下一步的说出感受做铺垫。

2、鼓励孩子说出感受

研究发现,女孩使用“爱”这个词的频率是男孩的6倍,使用“伤心”的频率是男孩的2倍,使用“生气”的频率与男孩相同。------《培养高情商男孩》

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,大部分男孩天生比女孩弱,再加上成人对“男子汉”的定义,男孩似乎很早就学会了沉默,隐藏自己的情感,尤其是“伤心、害怕”这一类的情绪会让人觉得这个男孩太娇气。

可是如果孩子无法说出自己的感受,饱受负面情绪的困扰,就会成为一个愤怒而孤僻的青少年,最后成为一个抑郁而孤独的中年男人。

所以,要向鼓励女孩那样鼓励男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,我们要充分接纳男孩的所有情绪,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,比较有效的沟通方式是:

蹲下来,让自己的视线和孩子的视线平齐,而不是俯视孩子,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和平等对待。然后真诚的“接纳孩子的情绪”,你可以对孩子说:你看起来很伤心/你看起来有点难过,能告诉我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么?(如果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描述原因的阶段,只需要说出前半句即可)。并不是每个孩子一开始都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,但是经常听父母接纳自己情绪的语言以后,孩子就会复制这个语言,说出自己的感受。

之后,你就可以直接问孩子:你现在是什么心情/你怎么了,然后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。

这个步骤是我亲身实践过的,经过前期关于情绪的词汇学习以后,我经常和墨仔表达我的情感,比如我吃到美食的时候会说:我现在好开心啊,我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以后会说:我现在很生气。

墨仔听多了以后,吃了个面包就会说:我好开心啊,妈妈,你开心么?

3、引导孩子理解情绪产生的情境

所谓共情、同理心就是要去发现自己或者他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,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。

举个例子,你开朋友的玩笑,朋友明显很生气了,但是你却没有觉察到,依旧吧啦吧啦地戏弄朋友,这就是没有同理心的表现,说直白点就是“情商低”,长此以往,谁还愿意和你交朋友呢?最后你还觉得莫名其妙,怎么大家都不愿意搭理我了呢?

引导孩子理解情绪产生的情境的本质就是学会换位思考,我们可以这样做:

和孩子复盘当天的情绪每天晚上睡觉前,妈妈可以和儿子回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,比如孩子今天哭过,妈妈就可以问问他为什么要哭,让孩子自己说出原因,如果他不想说或者说不出来,妈妈可以帮他说出来,找到原因以后,再正向引导孩子最后是怎么处理这个情绪的,你可以说:你当时很难过,但是后来我们玩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游戏,你又开心了起来。

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,负面情绪都是暂时的,我们可以通过游戏、运动等方法来排解情绪,最终被快乐代替。

引导孩子分析他人的情绪如果在路上碰到别的小朋友哭,妈妈就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会哭,一般小朋友哭的时候旁边肯定是有家长的,在家长的安抚语言中能够捕捉到小朋友哭泣的原因。

妈妈可以问孩子:你看那个小朋友怎么了?(鼓励孩子描述他人的情绪)然后再问孩子:你觉得他为什么要哭啊?(鼓励孩子探究情绪背后的原因)有一次我带墨仔上课,教室里的另一个小朋友哭得撕心裂肺,嘴里喊着妈妈,墨仔一直盯着他看,下课后我问他那个小朋友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,墨仔说因为他想妈妈了,这说明墨仔的共情能力又有了一些进步,在这之前,他可是“一问三不知”。

只有能够换位思考,孩子才能做出“善解人意”的行为,成为一个“温暖”的男孩。

我的墨仔终于对我说:妈妈,我爱你

当我意识到墨仔的情感认知很薄弱这件事情以后,我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引导,所用的方法就是上述所讲的,每天一点一滴的去渗透。

我开始大胆的亲墨仔的脸,亲完左脸亲右脸(如果我口腔溃疡了就不会亲),墨仔从一开始的躲避,变成主动迎上小脸让我亲,抑或双手捧着我的脸亲亲,亲亲成为了我们固定的起床仪式和睡前仪式,如果哪一天我忘记了,墨仔就会提醒我:妈妈你还没有亲我。

此外,鼓动奶奶、爸爸也和墨仔亲亲,拥抱。

除了亲亲,我每天都对向墨仔表达爱意:妈妈爱你哦,我好爱你呀,说得多了自然就有了回应,墨仔也开始表达爱意:我也爱你,妈妈,我真的爱你。

当我伤心难过的时候,墨仔也学会了安慰我,他会走过来抱着我说:好,我抱抱你吧。

有一天,我正在厨房做饭,窗外吹进凉爽的风,锅里飘出玉米的甜香。

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:妈妈,我喜欢你。

我立刻回过头对着那个像太阳一样灿烂的笑脸说:我也喜欢你。

那种感觉,你知道么,特别幸福。

我相信,墨仔会把这种幸福和快乐传递下去。

我是婴幼儿睡眠顾问墨仔妈妈育儿,专注分享婴幼儿睡眠、大运动发展、母乳喂养知识,感谢您的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