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中国劳动保障表报发表的数据显示,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,一年内的死亡率超过20%,最高可达到50%。我国,食管癌、乳腺癌一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4%和90.5%,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73%。
髋部骨折在临床上被称为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”,美国曾对65岁以上的髋部骨折女性进行过研究,结果发现,在发生骨折的半年后,大约有半数患者无法自行穿衣,超9成无法独立行走半公里、独立爬楼梯,约有17%的患者死亡。
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和骨折后发生困难难以做起,以及长时间卧床有密切联系,在骨折之后很容易诱发患者出现呼吸系统,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,褥疮等并发症。
为何老人骨头“嘎嘣脆”呢?
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李宁表示:随着年龄逐渐增加,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会逐渐发生变化,老年人体内的肌肉力量,骨骼强度都会有所下降,这些因素导致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摔倒,摔倒后发生骨折的风险非常高。
对于老年人而言,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为髋部、腕部、胸腰椎以及肩部等,其中对老年人威胁最大的为髋部骨折。
骨折对于老年人的健康会造成极大威胁,建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,一定要合理补充营养素,有助于预防骨折发生,还有助于强健体魄。
50岁后,6种营养要舍得补,强筋健骨
——补钙
在人体骨骼内钙质含量非常丰富,是构成骨骼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,老年人随着年龄逐渐增加,身体对于钙质吸收能力会逐渐下降,钙质不足,无法维持正常需求。
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补钙,含钙量丰富的食物,包括牛奶,豆制品,虾皮,绿叶蔬菜等,合理摄入充足营养物质很关键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》建议,50岁之后的人每日钙摄取量为~毫克暂时不无法缓解情况下,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补充。
——补充维生素D
骨骼的生长需要多种维生素参与其中,维生素D影响最大,可以促进人体对钙质等吸收,可以帮助预防多种骨质疾病。
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,包括海鱼,蛋黄,肝脏,香菇,木耳等食物。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》建议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维生素D剂量可为~IU/d。
晒太阳是一种补充维生素D的好方法,建议大家每天多去户外走一走,可以多接受阳光的沐浴,对于增强骨量有帮助。但是一定要预防晒伤等问题。
——补充蛋白质
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于维持健康有重要意义,蛋白质并非越多越好。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》建议,老年人每日最佳蛋白质为每KG体重1~1.5g。
一般情况下,建议老年人日均补充蛋白质含量,保持在60~70g为宜。牛奶、鸡蛋、鱼肉、鸡肉内含有的蛋白质都很丰富,老年人可适当多吃。
《英国医学杂志》上曾发表过研究,研究指出在维生素D摄入充足的前提下,补充额外的乳制品。让身体的钙和蛋白质总摄入量达到mg和69g的老年人,相较于不额外补充的老年人。
每日总钙和蛋白质摄入量在mg和58g的老年人,发生跌倒的风险降低了11%,总骨折风险降低33%、髋部骨折风险降低了46%。
——B族维生素
相关调查显示80%以上老年人存,在维生素B1,维生素B2摄入不足风险,维生素B族缺乏会影响胃肠蠕动腺体分泌,甚至会降低食欲,引起疲惫乏力,感觉。
50岁之后一定要适当为身体补充B族维生素,比如谷类豆类以及干果类,动物内脏,瘦肉,禽蛋,中维生素B1,维生素B2,含量都非常高。
建议老年人一定要合理摄入营养物质,对于强健体魄效果非常理想,还有助预防骨质疏松等问题,维持各个器官功能正常运行。
——叶酸
很多人觉得叶酸是孕妇需要补充的,其实并非如此根据调查发现我国中老年人中叶酸的摄入普遍不足,长期叶酸摄入不足会导致多种问题发生。
叶酸的摄入不足,就会使得人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增高,进而增加脑梗死、脑出血、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富含叶酸的蔬菜,包括菠菜,苋菜,豌豆,扁豆,核桃,杏仁等。为了补充叶酸,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这些食物摄入。
——锌元素
中老年人消化能力逐渐下降,饭量没有年轻时候那么丰富,这样就会导致新元素摄入不足,营养素缺乏。
锌元素对于中老年人至关重要,如果缺乏锌元素,不仅会降低免疫力,还会引发口腔溃疡,食欲减退,记忆力下降的问题。
适当摄入海鲜类食物,对于增强骨量有帮助,尤其是本身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人可以适当吃海鲜类食物,既能摄入足够新元素,也有助于强健骨骼,比如牡蛎、海鱼等。
老人如何预防骨折呢?
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,骨折几率较大,骨折所致疼痛及肢体功能障碍对老年人影响较大,应积极预防骨折发生。
老年人易发生骨折的重要原因是骨质疏松,应进行综合防治。最实际、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跌倒。
1、在卫生间、客厅等日常活动区域使用防滑地板;尽可能避开比较滑的地方,家里有老人的尽量铺地毯等。
2、在洗澡间、马桶旁多安装扶手;尤其是老人洗澡时,家里人一定要陪同,也可以给老人制作安全扶手或者让老人选择盆浴。
3、在夜间上厕所时,应先坐起,等待1分钟,无明显头晕时,再行活动。不可起床后立即行走,因老年人夜间易出现血压波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