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发口腔溃疡

首页 » 常识 » 问答 »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庆国复性口腔溃疡的根本治
TUhjnbcbe - 2021/7/23 14:11:00

口腔溃疡属于发病率最高的口腔黏膜疾病,临床表现以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或舌体表面糜烂疼痛为主证,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5%~25%,10~30岁人群居多,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,

发作时疼痛明显,局部灼痛感强烈,影响饮食、言语,甚者可并发口臭、慢性咽炎、便秘、发热、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。

王庆国教授临证以“审证求因”的中医思维为指导,在治疗口疮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,临床获效显著。

火热内蕴

为根本病机

王庆国教授认为口腔溃疡发生的根本病机多因外感风热、饮食不节、情志不畅、劳倦过度或先天禀赋不足等致火热内蕴,循经上炎,熏蒸口舌,发为口疮。

根据病因的不同,火热内蕴的病机又有实火与虚火之分:

若由外感风热或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等病因所致者为实火,因而实火病机又可分为外感风热和心脾积热;

若由劳倦过度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者则为虚火。

因此,虚火可分为阴虚火旺、脾胃虚弱和阳虚火炎。

简言之,即一机两证五型。

故临床诊治应首辨虚实,次辨脏腑,再辨阴阳,如此尚能对症治疗,效如桴鼓。

泻火坚阴

为根本治法

寒热平调,泻火坚阴

王庆国教授指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,临床胃肠道疾病对口疮的影响较大。

脾胃寒热不调,中焦升降失司,脾为阴脏,多生飧泄;

胃为阳脏,多为实热,胃火上炎;

寒热交阻,则生?胀,久则蕴热,上冲于口,致使溃疡发作。

此类患者常伴有胃凉喜温,胃脘部胀满不适,反酸,呃逆,舌红、苔*腻,脉滑数等症。

故以半夏泻心汤平调脾胃寒热,使中焦升降得宜,枢机正常,疾病自愈。

调和太少,泻火坚阴

若口腔溃疡病起于风寒之邪袭表,则太阳表邪不解,郁而化热,内犯少阳,少阳经邪热循经上蒸于口,治当调和太少,泻火坚阴。

患者多伴有微恶风寒,口苦,口干多饮,耳鸣,烦躁心悸,入睡困难,脱发,舌红,苔微*腻,脉弦数等症。

王教授常以柴胡桂枝汤加减治之。

柴胡桂枝汤为太阳少阳表里双解之轻剂,取小柴胡汤、桂枝汤各半量合剂制成。

桂枝汤调和营卫,解肌发表,以治太阳之表,小柴胡汤和解少阳,宣展枢机,以治半表半里。

全方共奏和解少阳,解肌发表之功,使郁遏于太少两经之邪热得解,则口疮自退。

温补阳气,泻火坚阴

若患者表现为口腔溃疡伴后背凉,畏寒,汗出,耳鸣如蝉,腹部凉,喜按喜温,大便稀溏,舌淡暗有齿痕、苔薄白腻,脉沉滑等一派脾肾阳虚之象时,

可知口疮的发生是由于阳虚日久,阳不化阴,日久致阴虚而虚火上炎所致。

因此,当以温补阳气,泻火坚阴为治。

王庆国教授常以郑氏潜阳丹合附子理中丸温补脾肾,泻火坚阴。

郑氏潜阳丹为清代四川名医郑钦安所创,主治阳气不足,虚阳上浮诸症,全方共由四味药组成,以砂仁纳气归肾,附子辛热补肾中真阳,龟甲通阴助阳,甘草补中、伏火互根,诸药相合,共奏温阳纳气以使虚火下潜之功。

附子理中丸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?卷五》,功擅温脾补肾,散寒止痛,主治脾胃虚寒,腹痛吐利,及一切沉寒痼冷。

《杂病源流犀烛》云:“脏腑积热则口糜……中焦气不足,虚火上泛,亦口糜,或服凉药不效(宜理中汤)。”

因此,王教授常告诫吾辈对于口糜一病,切不可忽视脾肾阳虚这类病机,若误投寒凉之品则必伤阳损阴,而犯虚虚之戒。

验案例举

患者甲,女,59岁

年8月27日初诊

口疮数月,反复发作,微恶风寒,口苦,口干多饮,大便黏滞不下,偶有耳鸣,烦躁心悸,入睡难,脱发,舌红,苔微*腻,脉弦数。

西医诊断:复发性口腔溃疡;

中医诊断:口疮(太少不和,阴虚火旺证);

治以调和太少,泻火坚阴;

方以柴胡桂枝汤合封髓丹加减,

处方:

炒*柏10g,砂仁6g,龟甲10g

柴胡10g,炒*芩10g,法半夏15g

桂枝10g,白芍10g,*参10g

炙甘草30g,大枣30g,茯苓30g

枳实15g,白术30g,淫羊藿10g

当归15g,桑椹15g,浮小麦50g

连翘35g,*芪10g

7剂,每日1剂,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。

年9月3日二诊

口腔溃疡好转,舌淡苔*腻。

前方加制何首乌15g,藿香10g,陈皮10g

7剂,水煎服,每日1剂,早晚分服。

年9月10日三诊

口腔溃疡消失,后随访半年,未有再犯

长按添加: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1
查看完整版本: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庆国复性口腔溃疡的根本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