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
界
读
书
日
阳光,雨露,和云雾,唤醒生灵,滋养大地,温暖了人间。
每日精进
学习时间:-4-14
老师:伍梓境
XIAOMAO课堂笔记:速记
摘录
关键词:虚证、实证、气息、情绪
关键问题:如何识别“虚与实”?
关键核心结论:情绪会影响你的气息,
虚实与你气息相关。
主题:身体的虚与实
文字稿:
讲感受,如头痛。*帝内经是从自身探索的,它实一部讲“内求“的书,提倡调理身心以治愈疾病。如感受会消失,回头是假的,这为虚。如实证是摆脱不了的。传统文化辨证,感受是现象,虚实夹杂(虚中夹实,实中夹虚)。
你的心态影响你的气息?如气息是乱的,为虚火,进补,未好,还一直在为其它琐碎的事情操心,内心不能安宁,用药效果也不会好。虚与实为一体两面,如口腔溃疡是虚还是实?不纠结,此病多为虚证,假的,睡好很快就恢复。
观察一例肋骨疼痛的病人,痛疼是不变的现象吗?如何观察?我只是随意按她的“天应穴”。让病人专注这个“穴位”上,我只告诉她需要高度专注,大概10分钟后,病人告诉我“肋骨痛现象消失”,其实我什么都没做。病人不懂,我只能告诉她,是通过点穴起的作用,其它不是的,为什么会如此?其实是因为她的气息稳定,经脉舒通,这个感受就消失了。
这个穴位叫天应穴,没有固定那个穴位,但是这个穴位按下去,不舒服的感受大幅度减少,甚至会消失掉。天应穴不讲虚实,它通过什么起作用,它通过平伏你的心情,稳定你的气息,摆掉它纠缠的状态。心头之恨,天天记挂着它,当你的心不在那个地方?不在为此事纠结时,气息不在这个地方,真正气息才能稳定。当你来看病,如果你常常为你的病纠结,被它困住,当你高度专注这个症状持续绑架你的情绪,这是实证。恐惧焦虑属于实证,你很在意这个症状,已经被它困住,你的气息越来越堵,属于实证,而且越来越实。如果不被感受或现象影响,它属虚证,因为它根本影响不了你的气息,它就会有机会恢复,这就是虚证。如果你一直专注在口腔溃疡那个点,不断的吃药,不是那个药不对,主要原因是因为你的气息没有恢复,你的治愈能力被某些现象拢乱你的气息,那恢复速度就很慢。
不同性格的人疾病恢复速度是不一样的。如果一个多愁善感的人,所得病多为实症。因为他容易小题大做,容易把一件小事看成大事情,它会高度专注于他的病灶上面,导致病灶气滞血瘀,不断地发酵。《道德经》有讲,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一不断的叠加厚重一点,会产生万物;肿瘤也是从一个小小的癌细胞长出来的,所以这就是实证。为什么呢?它会不断演变越来越壮大,这就是实证。所以你要留意,你如得是实证,所有得实证的人,性格都不是特别好,也不好治,不找出根源,做了手术也容易复发。
虚证容易治,如口腔溃疡,它不那么在意,心神不易乱,气息、呼吸各方面不受口腔溃疡影响,慢慢气息恢复,口腔溃疡就容易恢复,这类叫虚证,它不会实,容易治愈,甚至不吃药,也可以自愈,这个病叫虚证。
这里特指的“虚”,是指这个病为“虚证”,并不是指你这个人“虚不虚”,在《*帝内经》有专门讲“虚实”,虚实的观念,与我们现在观念完全是不一样的,你从这个虚实的层面看你周围发生的事情。我们解读是健康,观察判断一个人身体健不健康,首先看你内心藏的事情多不多,藏的事情多,呼吸易乱,容易暴躁,容易引发的疾病多为实证。这个实证并不单单靠药物,还要疏导她的心情,把她的心结疏通,让气息恢复,在配合药物治疗,这个药可以是中医或西药,因为你恢复它的气息,这类为实证。如果这个病是虚证,就不用那么麻烦,直接吃药,因为这个病人本身不太在意这个病,那么气息不受症状影响,就容易恢复。
如失眠,睡不好觉,她没当一回事,没有恐惧、焦虑,第二天继续干活,第二天晚上都能睡,这叫失眠吗?不,这不叫失眠,这叫偶尔睡不着觉,根本连诊断都对不上。那如果有个人,掌握很多关于健康方面的知识,今天晚上我睡不着,有可能伤肝?如果持续这么下去,容易得肝硬化?亚健康?我更容易得什么病???失眠为第一个现象,第二现象因失眠产生焦虑,第二重阴影出现,第三重他无精打睬,工作做不好,对家人或周围的发脾气,因为没有精力,产生叠加效果,情绪不断在工作与家庭中放大,变成一种情绪幅射出去,第二天晚上更睡不着,这就是实证。
《*帝内经》表达的虚实,不是我们理解那种,为什么它叫“内经”,不会给你定什么病,它只是让你反思你的病为什么反复,反复那么久与你的气息有没有恢复是有关系的,如果气息恢复了,病它会治愈。如果你的气息没有恢复,恶性循环,按我们现在的话讲,因为一个‘“蝴蝶效应”,导致一个台风出来“,一个现象出现,你去不断将现象放大,这是实证。这不好治,你首要了结她的心结,要了解她近期发生什么事情?有什么的心事?她的心结不解决,它的现象会无限的放大。《道德经》有讲,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到时就不可收拾。你会发现你用什么药,效果都不太好。因为它不按套路,因为它自己在制造现象。
有些人觉得自己气虚,医生建议让他去练习唱歌,他说不行,他觉得更耗气,你说究竟气虚严重,还是更耗气严重呢?还是唱歌有问题,“不对“。气虚的人凭什么不能通过唱歌把气练充实一点,我们对虚实概念,你说这个人说话声音那么小,为什么不能通过练唱歌来练习中气,天天吃*芪、高丽参还总是累的不得了,这是实证。因为你的气息没有恢复,你制造虚的本源没有切断,你的气息一直没有恢复到充实的状态。这时候练气,练唱歌,反而会调动你的气息,会打破这个实证,打破这种惯性就会把实的变成虚的;打破不了,你这个气息就属实证,就很麻烦,天天吃高丽参都不够,就是这个道理。
*帝内经“内经”好处是什么时候?教我们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,第一个源头与心神有关,*帝内经讲第一篇《上古天真论》首先讲调神,妄想把它做实,就是实证,你看起来是一个妄想,妄想是个念头吧!把它做实,把这个念头不断的演变,你的生活模式和行为举止,全部朝着这个方面去不断地变厚,这个就产生了实证。癌症就是这么发生的,癌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实证,因为它会不断变大,变厚,变真实,这就是实证,所以它不好治,为什么不好治?这个实证体系形成一具大的惯性,不把根源切断,就算做手术,还是会复发。
所以虚与实,大家从这个角度去看比较好一点,反复发作,复发性,如湿疹“湿气重湿疹”这是医生讲的内容。《*帝内经》不这么认为,每个人的原因是不一样的,要找自己的原因,反求诸已。
那么我们在家庭,工作,人际也有虚实,就看你的观念如何变化,每个人都有三观,每个人的三观不一样对每个人看法都不同,比如夫妻或男女朋友,因为某些事情让你生气,这就会评判,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子,你给下了一个定论,因为你发脾气,让你不高兴,包括你的小孩,如果你周围的人有办法动摇你的气息,这个就是实证。
他动摇是你的气息,你对这个人产生一定的看法,但是这个看法是不客观的,因为这是你的看法,别人不一样这么认为,但是因为你碰到这个产生第一个想法,如果不去打破,你就是不停地给别人贴标签,越贴越厚,那就成就你心中的“哈姆雷特”,你就认为是这么回事,但其实不是,这只是你千万个念头其中一面而已,但是你会下意识以这种状态去与他沟通,这就是实证。
我们永远活在自已的世界里,家庭夫妻吵架,还是会因为这个事情而吵,主要根源的实,没有打破掉。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会吵架,今天你可能因为一个扫地或洗碗而吵架,看起来好像是因为这个事,事实不是,事实是内在的观点,你认定他就是让你讨厌的。如果是你的客人,你就不会这样要求客人,你认为客人应该不需要做的,但是我们不会以这种观念去看待我们的家人。我们对家人还是很多要求的,做不好的就抱怨,主观下定义贴标签,就是实证;其实就是自己的观念,如果你用虚虚实实的观念去看,就不会这样子,如今天他没有洗碗,开始你的心态不太好,你会觉得他是故意的,如果你可以变成虚,虚的,他的本质不是有意,他因为今天比较忙,我来洗,你就把刚才错误的认知变成虚的。我们每个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,这个有色眼镜就叫做实证。
每个人看世界都是不一样的,包括你对自己健康的评判,什么叫健康,就算大家统一标准,每个人都有健康,每个人的血压、血糖都不一样,观念造成,观念定住就造成实证。如果不能自己解掉这个束缚,实证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,但是这个实证在你解开之前就是虚的,没有解开之前就是实。你能包容,就要以虚的方式。老子的书讲“虚其心,实其腹”,把自己内在的观念打破。古人认为的“虚心”,是空杯的心,讲的是广义的虚心,不是我们讲的我谦虚一点,不是,他是不断的打破观念,因为这个观念是暂时的,你不能以一个永恒观念去判断一个不断变化的事情,因为你一个空杯心理,有一个虚怀若谷心,你的气息容易平伏,这是关键点,养生就是养这股气息。但是通常观念,不断地打破观念,周围人事物不断打破你的气息,情绪动荡,波动大,产生现象和感受,气息在不断的动荡。如果平伏心情,平伏气息,呼吸就不会乱。虚与实,我们解读是虚,把原有对事物的负面的观点打破,这个恢复你的气息,气息是有治愈功能。如小孩子情绪不好,波动太,药剂量大,有时候都无法撼动它的症状,因为他情绪波动太大;如性格平稳,剂量小,也容易好,自愈能力好,通过外在的辅助,诱发身体的内部的自愈能力。
针炙基本原理:“左病右治,右病左治,上病下治,下病上治,前病后治,后病前治,声东击西”。这就是针炙法则是对冲。肋骨很痛,选择的穴位,永远是在对侧,如果这个人注意力一直卡在这里,气息会不断把这边的淤堵加重,那如果能找一个对冲点,把它的注意力直接引开,他的症状是会当场就消失掉。这是应用针灸的基本道理。心结,立即要松开,如果松不开,穴位扎没效的,没办法当场起作用,可能要扎多好几次,因为同一症状二种人反应不一样,针炙效果就不样,如一种是右边很痛,你给她左手扎一个针,但是她还一直纠结着右边,这种人的效果差一点。另一种人如你给他左手扎一针,他的注意力完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