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/么思齐
拉沙热疫情横扫尼日利亚26个州,病死率近15%;该病*比SARS危险、与埃博拉同级,感染者中80%没有症状,但当地人更恐慌新型冠状病*。
新型冠状病*肺炎疫情正在肆虐中国,而一种名为“拉沙热”的病*疫情则横扫了尼日利亚的26个州。
据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(NCDC)报告统计,自去年12月30日开始,截至今年2月9日,尼日利亚26个州的92个地方*府共发现例疑似病例,其中例确诊,已致70人死亡,致死率高达14.8%。尼日利亚科学院(NAS)为此呼吁尼日利亚联邦*府尽快正式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。
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评估报告称,拉沙热是一种病*性出血热,属于人畜共患病,通过接触被啮齿动物尿液或粪便污染的食物或家庭用品传播到人,也会出现人与人感染和实验室传播。拉沙病*的宿主通常称为“多乳鼠”(Mastomys),感染拉沙病*的“多乳鼠”不会发病,但它们可以通过尿液和粪便排泄病*。
年2月14日,医院门口,工作人员向司机手心喷洒消*洗手液。尼日利亚拉沙热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上升到70人。
由于拉沙热属于季节性疾病,每年干旱季节暴发,尼日利亚民众对其并不感到陌生,但由于当地卫生条件差、诊断效率低下等问题,近年来拉沙热疫情出现愈加严峻的态势。
西非地区每年数十万人感染
拉沙热在尼日利亚历史已久,起源于西非,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被发现,年在尼日利亚北部拉沙镇被确认而得名。每年旱季暴发,流行高峰集中在每年12月至次年6月,1月通常是高发期,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尼日利亚南部。
拉沙热传染性极强,与埃博拉病*、马尔堡病*等共同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(BiosafetyLevel4)的危险病*(艾滋病为3级,SARS也为3级),但总致死率比后两者要低。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(CDC)的数据,西非地区每年感染10万至30万人,约有例死亡。塞拉利昂、利比里亚、多哥和贝宁都曾报告过该病病例。
尼日利亚的华人酋长李满虎告诉《凤凰周刊》记者,他所在的克里斯河州(CrossRiverState)目前为止还没有拉沙热确诊病例,但有4例疑似病例。而相邻的埃博伊州(Eboystate)已经有9例确诊病例。“拉沙热是季节性疾病,当地人都对它有所了解。但是由于当地生活条件差,饮用水或者食物可能会被感染的老鼠污染,因此每年都会暴发。”
拉沙热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的老鼠的尿液、粪便、唾液或血液污染的物品传播。而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、尿液、粪便及其他体液,病*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。但感染拉沙病*的人大约有80%没有症状。该病的潜伏期为6到21天,有轻度症状者通常会出现低烧、无力和头痛;严重者则会出现口腔溃疡、肌肉酸痛、流鼻血、呼吸困难、呕吐、面部肿胀、胸背部和腹部疼痛,甚至休克死亡。一般五个人中会有一名重症感染者。
由于症状多样且没有特异性,该病的早期临床诊断通常很困难,潜伏期过后可能会迅速恶化,导致内部出血、癫痫发作、昏迷和死亡。
WHO统计报告显示,拉沙热的总致死率为1%。而在伴有严重疾病的住院患者中致死率则高达15%,目前尚无批准可用的疫苗。治疗方式则是通过补液和对症治疗等早期支持性护理提高生存率。
年尼日利亚有人死于拉沙病*。不过,已在尼日利亚生活5年的李满虎并没有太大担忧,“拉沙热是可以预防的,只要不接触患病的老鼠和人,并勤洗手保持个人和厨房卫生,一般不会有问题。”
据尼日利亚人介绍,目前当地*府都在积极宣传预防拉沙热的措施,医院或者人多的地方发放宣传册或者布置宣传栏布告,让当地民众了解如何预防沙拉热——勤洗手,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;吃任何食物前都要清洗干净;食物贮存在防鼠容器内并妥善弃置垃圾以防鼠患等。此外,边境区域也会加强出入境人员的体温检查。
近年来疫情愈发恶化
“克里斯河州当地人还是比较担心的。”李满虎说,由于克里斯河州的卫生条件在全国属于中下水平,即使当地暂时还没有确诊病例,但民众日常生活的地方经常会有老鼠出现,“尤其晚上老鼠活动频繁,老鼠的排泄物接触到食物,被人吃了就会传染。”
拉沙病*之所以集中在西非地区暴发,主要与当地的卫生环境薄弱有关,非洲地区普遍遭受鼠患,而鼠类已经被证实携带有大量病*。
年8月,尼日利亚总统穆罕默德·布哈里在国外治病三个月后回国,却发现办公室的家具和电器都被老鼠毁掉,只能暂时在家中工作。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拉沙热近年来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。年该病仅在2个州内传播,如今已经同时在26个州内暴发。年,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报告了有史以来最多的病例,确诊病例超过例。
尼日利亚科学院执行秘书杜因·奥杜班乔指出,环境卫生状况普遍较差,人与啮齿动物之间接触增多,导致近年来该病的传播扩大。由于诊断效率低下,有些患者住院时间较晚影响了治疗。此外,对该疾病